本帖最后由 江洋大捣 于 2020-7-26 23:07 编辑
【失踪人口回归】因为高考的缘故好久没来论坛,同时也暂时放下了DIY的爱好。如今时间充裕了许多,逐渐找回了当初的热血和梦想,最终成绩也算对得起之前的努力,遂重论坛,重回极客迷这个大家庭,打算将近期的projects分享给大家。这个就是第一弹----我的ITX移动工作站
楼主N年前装了一台洋垃圾服务器(请翻之前的帖子),高中狗的生活枯燥,空余也就只能折腾折腾它,于是经过不断努力,楼主终于把它打造成了一台双CPU双GPU双SSD双电源双水箱双水路双泵串联双路8通道内存的“太二神机”,它也不负期望,成功扮演了一台家用电脑兼业余工作站的角色。然而转眼间楼主已经高中毕业,碍于庞大的体积,它难以与楼主共同踏出家门,于是乎楼主早早地开始蓄谋一台移动工作站。
近来农企的zen2CPU在移动端表现出色,原本压根不会考虑的笔记本一度令楼主十分心动,但仔细一想,笔记本无论是显卡性能还是日后的升级还有可玩性都并不适合楼主,于是楼主把目光锁定在了ITX。
那CPU就要上锐龙3000系列了,楼主cpu预算3000,因为不太关注,所以以为也就能买3700x了,但淘宝逛过之后却发现3900X只要2700,果然AMD YES!而3950x要奔着5000去了就不予考虑。
楼主这颗是散片(卖家用3600x的盒子包装的)2020年产大众体制。
然后是主板了,原计划上败家之眼的B450I,带3900x也足够了,3950x够呛。直到楼主在CHH浮雕论坛看到了妖擎的复姓家奴X570i,明明是AMD主板居然整上了雷电3,居然还通过认证了,而且还是淫特尔1151的散热器孔.....价格也是X570I中最便宜的,不得不说妖擎果然NB,楼主也是十分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妖板,果断入手。
然后是显卡了。作为一个忠实的A卡用户楼主原本打算上VEGA FE(因为对专业卡有一定的需求),可是已经买不到了,又把目光投向了RADEON VII,然鹅也买不到了(淘宝问了几家要么是有价无市要么昂贵二手),2080S和5700xt类的游戏卡也不会考虑了,最后楼主把目光锁定在了RTX4000和W5700这两个纯专业卡身上。虽说W5700硬规格更强,但RTX4000有CUDA神秘加成,而且W5700的信息少之又少,最后楼主还是入了RTX4000。全新工包
简单介绍一下这块卡,它跟2080同为TU104核心,但被阉割成了2070的规格(像极了2070s的操作),而且还是单槽卡,这散热玩游戏肯定不太OK,但是想想淫威大还有一张tesla T4计算卡,同为2070的核心却做成了半高刀卡,而且还不需要外接供电,性能还强得离谱....实测影音娱乐和建模渲染温度也还说的过去,恰好我搜不到它的全覆盖水冷头那就先将就着用。
关于专业卡的选择上面这张图已经讲得比较明了了,因为我要使用SW,UG之类的软件所以需要专业卡
然后是内存了,我对内存了解少之又少,唯一知道的幻光鸡皇家鸡不出所料地买不起。最后选择了贼船这款是因为它没有高马甲。并且之前看过白嫖王的视频了解到锐龙3000的最适频率在3700左右。于是我买了两条16G3600的条子打算手动超到3733,谁料贼船这内存已是出场灰烬,时序高的吓人并且十分难超,无奈作罢。PS:之所以组32G是因为我之前压根不知道消费级平台还有32G单条的内存(滑稽)懒得退货先将就着用。
固态的话PCIE4.0肯定不会考虑了,价格贵且发热高(前者是主要原因)。执着于mlc楼主入了水深的SM961。上一块SM863A使用非常稳定所以没啥问题。
电源方面之前30块入手了一个台达650W服务器IU电源(没错就是30块)可惜声音巨大且不是模组电源于是作罢。综合性价比入手了迎广的CS700.合着1W1块钱比贼船便宜不少,据说是易衡代工的品质应该没问题。
线材方面原装的黑扁长硬粗模组线肯定无法使用了,楼主便去某宝定做了一套硅胶模组线,并且因为是自制机箱所以线材的长度方面均有严格控制
终于到机箱和散热部分了~
因为楼主本打算显卡CPU共同上水,所以规定这台电脑必须有2个240冷排,并且体积要在10L以下。满足这种要求的机箱根本没有(我孤陋寡闻如果真的有一定要告诉我哈,估计有也买不起)于是我就自己设计了。经过不断努力,我推翻了A4结构和直插结构,设计了这么一种结构。体积也被压缩到300*285*85MM也就是7.3升不到。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显卡和主板叠在一起了,冷排也是叠着放。
这个结构够极限,但是也有弊端,首先必须上水冷,其次最好上单槽卡或改单槽水冷不然体积优势就不明显了。然而2080Ti之类的20系卡因为输出接口的原因无法改单槽水冷。10系就没问题了。
这种结构跟普通ITX机箱相比长度略有缩短但不明显,宽度极大缩小,高度有所增加。这样一是为了方便塞书包之后还能塞一些书,二是放桌上占体积更小。
实现这个设计的关键:转接板
这种转接板比较少见,它是向着CPU的方向转的,正常主板装这个就别想装cpu散热器了,我也不知道它本来的用处是啥,但某宝有售,价格还比较高(45)我就买来用了。此外还有一张增高卡。
效果
机箱的设计,为了实现极限的体积和避免成为闷罐,整个电脑采用开放式设计,机箱只有3块板,如图
材料就是家里库存的2MM6061T6铝合金板
这个东西叫连接块,可以将几个板子垂直连接起来,乃DIY机箱必备,某宝有售
DIY之前先让我把电钻升级下。恰逢worx家的无刷钻降价了,果断入手
之前的WU161用了好长时间了,现在它退居二线专门拧螺丝了,现在入的是wu189.9
切割还是用之前D的小台锯,20mm铝合金也能轻松切割,2mm板板实在不算啥
电源开口
将边缘磨下
完成,开始装了
主板用铜柱固定,主板边缘的连接块有些高,削掉一块来保证安全
妖擎的这块x570i只在背后有一个m。2接口,ssd在背面本是散热死角,但是我灵机一动将其用导热贴和散热块垫高直接与背部铝板接触,这样整个背面铝板都是它的散热片了,实测稳定40度出头。
然后是水冷部分
由于此电脑太过极限,所以水冷系统没有水箱。我这里入的是3孔的冷排,这种三孔薄排还是比较少见的,可以把冷排当作水箱。
风扇直接大镰刀GT2150.这俩风扇跟我洋垃圾服务器的20个风扇差不多价钱了,实测声音还是有些大。
夹汉堡式连接,俩冷排夹风扇,2150还是很给力的,完全吹得透
CPU冷头
水泵是P67B
然后是重头戏了,欧酷的止水快插
买这玩意干啥?是为了上面的90度弯头。之前提到显卡是叠在主板上的,cpu冷头的弯头必须要低,而这个是目前已知最低的、可360度旋转的弯头。和普通360度弯头对比
买这么多根的原因是利用上面的止水快插可以方便得拆装测试
下面是其他普通360度弯头和宝塔接头
这样对缩短显卡与主板之间的距离极有帮助,也就是缩小了体积
水管还是之前的6*10硅胶管。
欧酷的软管质量也非常好,后期硅胶管不够了就是用它代替
另外我还入手了一个流量计,可以数字显示水温流量之类的,可惜太大塞不进去了
水路的构建十分复杂且费力,为啥不上硬管很大的原因在于很多地方只有用小直径的硅胶管才能塞下
水泵加水(非常费事)好在使用软管可以直接把水泵拽出来
灌的是纯净水(不玩水冷液了)
水泵排泡直接外接12V(这个水泵要把pwm线接到+上才会启动)
测试
因为没有买到a卡,所以就入手一个50周年纪念优盘充值充值信仰。比淫威大的优盘便宜不少
也是用它装的系统,不得不说NVME装系统就是块
先来个娱乐大师(此时硬盘是原来的sm863a),显卡没打驱动所以分数奇低
连忙下载驱动
现在稍稍正常了
温度比较糟糕,我怀疑是冷头原装廉价硅脂的锅,7921已经在路上了。
换上sm961跑分
cpu小超能上28w,跟之前的洋垃圾2690V2双路的31w差距比较小了,后者是20核啊
显卡肯定是散热的锅
cpu默认pbo满载全核4g以上。因为散热还有些问题没有深入超频和烤鸡
显示器是一个17.3寸4k屏加一个14寸1080p屏,都是笔记本屏加驱动板。
根据我的使用经验这种一大一小一横一竖的双屏使用体验比三联屏还好,当然打游戏除外。
然而前者是100%色域后者是72%,后者看起来明显灰暗一些。后者使用TYPEC直接兼顾信号加供电,还是触摸屏,也可以连接我的手机,但实际使用体验还是相当鸡肋。
在最后试一下机箱塞书包,完全没问题,再塞一个50mm厚文件包也是亦如反掌
这台机器仍在调试改进中,近期会重新安装水冷
|